在街头巷尾,众多食客用手机搜索餐饮商家的就餐环境、信用等信息;在校园之外,家长通过网络平台查看孩子们的午餐菜品;在商场超市,市民扫描禽肉外包装追溯码,了解禽肉出厂情况……
食品监管借力“大数据”,守护着市民“舌尖上的安全”。近两年来,贵阳市聚焦大数据深化发展战略,以创建“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”为抓手,各级各部门借力大数据,结合自身职能共同发力,加快全市“互联网+食品安全体系”建设,实施生产、流通、餐饮等环节的智慧监管;整合各级政务数据,建立共享数据库;切实提升工作效能,有效提高执法效率,助推全市食品安全工作高质量发展。
有效追根溯源 保障源头安全
一块肉、一颗菜,从养殖、种植源头,经过采摘、运输、装卸层层周转,最终到达市民餐桌,怎知其质量安全?
9月1日,记者走进贵阳农产品物流园看到,1000余户商家销售的生鲜包装上都张贴有二维码。二维码的背后,连着贵州省农批市场首个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——“智慧食安追溯平台”,通过“一键扫码”,作物信息、农药施用、兽药使用、生长环境、商标认证、食品产地、批发配送等信息一目了然。
“物流园同时建立商家准入数据库,进场交易前,商家需录入营业执照、食品经营许可证、摊位等数据信息,农产品检测结果、来源渠道都可查询。”贵阳农产品物流园食品安全部有关负责人罗建芝说,批发商或零售商在物流园进货,发现食品质量问题后,可以很快查到源头信息,实现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监管。
贵阳市聚焦食材源头追溯,利用信息化手段围绕索票索证、运输流程、物流信息等对企业食品溯源管理。市市场监管局流通处处长张妮说:“食品流通领域引入大数据智慧监管手段,能够强化企业自律自查意识,自觉接受社会监督,形成倒逼机制,主动落实主体责任,营造健康的市场竞争环境,护航消费者‘舌尖上的安全’。”
贵阳以大数据为引领,以“食品安全云”“数据铁笼”为核心,集聚“网络餐饮监测”“食用农产品进销货电子信息化平台”等多功能智慧监管体系,打通数据壁垒,实现与企业自建追溯体系互联互通,促进生产经营者严格落实主体责任,信息覆盖从种植养殖、加工、包装、物流、销售等运营过程,完善经营、流通各环节数据,逐步实现食品安全可追溯。
提升监管效能 实现社会共治
“灌装车间生产环境于本月15日前深度清理”“工作人员工装需单独存放”……近日,在花溪区贵州龙行神州有限实业公司,市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登录“食安监”APP,录入检查信息和整改意见,现场打印执法文书,交给企业张贴公示。
随着智慧监管工作的推进,全市食品安全监管智慧系统在监管工作中潜移默化发挥作用,工作效能极大提升。“‘大数据+’与‘双随机 一公开’监管模式的融合,助推监管执法快捷高效,一次操作即完成多层级监管所需全部数据的上传。相比以往,时间大幅缩减。”市市场监管局食品生产安全监管处处长蒲春薇说。
贵阳市还推出“校园食品安全监管共治平台”等数据平台,通过在校园后厨关键点位布控防雾防油监控摄像头,对厨房进行监管,同时,督促企业开展食品安全生产经营自查自证,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。市市场监管局还联合监管部门、行业主管部门、社会公众等,合力实现社会共治。
操作过程“阳光” 确保放心消费
8月29日中午12点,家住宅吉小区的彭永丽站在盐务街金仓路段“老都会老素粉豆花饭”餐饮店左侧墙壁上悬挂的屏幕前,全程看着刚点的素面出锅。
“可以通过现场屏幕、手机小程序以及网络平台直观看到食品制作全过程,透明化操作让我们放心。”78岁的彭永丽肠胃敏感,对饮食卫生一向重视。在打造食品安全诚信示范街工作中,云岩区沿街餐饮店安装的摄像头和显示屏幕,大大消除了市民对餐饮店后厨卫生状况的顾虑,让大家能放心消费。
8月29日下午6点,南明区“二七路小吃一条街”的电子大屏循环播放餐饮店铺就餐情况、卫生环境指标等信息。正准备预订烤肉的市民陈金艳用手机打开“南明共治”小程序,对比大屏了解摊区信息。“小程序和电子大屏是公众了解摊区、沟通互动的便捷‘窗口’,可以查看摊贩综合排名、证件信息、监管记录、消费评价、消费者问题反馈等内容,能够综合评价店铺信息,选择满意的商家。”陈金艳说。
贵阳市各区(市、县)依托“大数据”护航食品安全,打造“食品安全示范街”“食品安全示范点”,是全市“大数据+食品安全”监管的缩影。今年,贵阳市大力推行“互联网+明厨亮灶”,在全市餐饮企业中落实“阳光厨房”政策,聚焦餐饮加工流程,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流程可视化、智能化、融合化监管。
数化万物、智慧监管。利用“大数据”, 切实提高了我市食品安全现代化治理能力,实现监管更精准、更科学。
来源: 贵阳日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