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冠肺炎疫情期间,作为国内最具有创新能力的互联网城市,深圳凭借“互联网+”、大数据、5G、人工智能、物联网等科技手段,让居民足不出户就能解决健康问题,享受医疗服务。
让信息多跑路,让百姓少跑腿。近年来,深圳市卫健委“硬件建设”和“软件服务”两手抓,在扎实推进卫生健康信息化工作,加快互联网医院建设的同时,全面开展全民智慧健康便民惠民服务,破解百姓“最后一公里”看病难、看病繁等难题,切实提升百姓看病就医的获得感和幸福感。
在构建“智慧健康”服务体系的实践与探索中,深圳从未停止过脚步。
看病就医“一码通”
深圳市中心的莲花山公园,1992年1月22日,邓小平在这里亲手种下一棵高山榕。从山顶广场向南眺望,可以看到深圳市儿童医院。
深圳市儿童医院占地仅60余亩,却承担着全市及周边十几个地区的儿童医疗保健任务,以往,这里的门诊大厅常常人满为患。
“排队中,家长争吵、打架是常有的事。”
“排队3小时,看病3分钟。”
……
谈及此前的就医体验,曾在医务科工作多年的深圳市儿童医院院长麻晓鹏说。
前不久,在门诊大厅里,李红(化名)推着婴儿车正在使用自助服务机。她先将电子健康码放在扫描区,然后在自助挂号机前操作,动作娴熟。
“相比老大那会儿,老二现在看病太方便了。”李红告诉记者,她早上10点约上号,下午3点到医院取号、就诊、缴费、检查、打印报告,“整个过程基本不超过一小时。”
李红手中的电子健康卡以个人专属二维码形式呈现,相当于一张健康身份证。
按照国家电子健康卡管理规范,深圳建设了全市电子健康卡管理平台,关联居民个人信息、身份证、金融卡等,实现医疗卫生机构“一网联通”,优化再造服务流程,实现看病就医“一码通”。
2018年12月,广东省电子健康卡首发仪式在深圳举行,北京大学深圳医院、深圳市人民医院、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等7家医院正式试点应用。
“推行以电子健康码为载体的实名就医,梳理全流程扫码就医流程,打通移动医保支付环节,以此为居民提供连续性医疗服务,同时医生也可以动态掌握其健康情况。”深圳市医学信息中心主任林德南说。
截至2020年3月19日,电子健康码已在深圳市64家医院和所有社康中心正式应用,发码量超过1575万张,用码量达2173万人次,日均用码超过10万人次。
深圳市儿童医院门诊部主任丛敏介绍,2014年医院日均门诊量达3500多人次,如今日门诊量最高可达8516人次,“尽管门诊人次不断攀升,依然可以做到人多不乱,井然有序。”
除此之外,电子健康码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,还发挥着精准防疫作用。3月18日,基于居民《流行病学史问卷》反馈信息,通过大数据分析,深圳对居民院内就医实施“红色(高风险)、黄色(重点关注)、绿色(正常)”三色动态管理。
根据3种颜色,医生接诊时可快速识别患者健康状况,同时守好患者入院“第一道”防线,减少院内交叉感染。
与此同时,为避免居民线下扎堆就医,深圳市31家医院开设线上发热咨询服务,为发热患者提供诊疗释疑,其中20家医院还开设线上复诊、在线处方、药品配送等服务,让居民不出家门就能解决日常健康问题。
据统计,截至3月19日,深圳市线上咨询累计达30.2万人次,其中关于新冠肺炎咨询累计已达20.5万人次,占比达67.9%。线上诊疗累计21358人次,开具电子处方累计达17520人次。
----
来源:民生周刊